發布日期:2023-01-16 訪問次數:103213
1、庭院假山魚池風水方位設計:室內假山魚池與庭院假山魚池擺放的吉方向相同,都是西方位、西北方位、北方位、東北方位。
2、庭院假山魚池水景設計:
(1)溪水與水澗。天然溪流以盤曲曲折,繞石流動、樹木隱映,若隱若現為自然無水變成谷,存水變成溪,深則為澗,淺則為溪。溪常與飛瀑、池山等(如下圖)相接。溪石的擺放應自然,設引水和分水石,疊法上有一定起伏,水沿石而順淌,其效果生動自然。
(2)飛瀑。人造瀑布的設置按其出水可分為直瀉式、疊落式、撒落式、水簾式、滾落式、涌淌式等多種自然落水方式。按落水形狀,還可劃分為人字瀑、兩層瀑、雙疊瀑(如下圖)、三疊瀑、滾水瀑等多種,富有轉變、動態的自然落造型,變成疊山理水中能體現山水結合的亮點,是疊山造景常采用的方式。飛瀑假山,一般需內置水糟或積水潭,根據儲水外溢,流過疊置的出水口和水路,在引水石和分水石及水流的影響下改變落水方向和形狀。
(3)置石與水質組合造景。置石與水質的融合造景,多選擇置石造型以及寓意,或是選擇石制與水質比照等,根據置石和水質組合,水態豐富,情景交融,顯現出人愛動、積極的精神。(如下圖)
(4)山、水、石、畫組合造景。在重慶鵝嶺公園得一處石頭造景,它選擇古代神仙觀念為詩意,應用了古代“一池三山”的山水方式、融入了古代傳統文化內涵中山水文學與山水畫的方法,重視寓情于景、寓情于景、寓義于物造園手法,融合當代環境景觀設計觀念,使該處石頭景觀達到非常完美的境界。在池中疊“三山”,山上配上佳樹,壁畫上配有藍天白云,一只白鶴展翅飛翔,徹底取古代“一池三山”的構思。水面宛如海洋,石山宛如“蓬萊、方丈、贏洲”,其上樹木與石融洽共生,石頭在植物裝點下隨便自然,水質在雄渾的石山的襯托下更顯輕柔、開朗、明澈,水石相守的清幽環境,令人流連忘返。
3、崇敬風水的原則:
(1)西方位——假山設定的吉相,不過要配合樹木一起,由于樹木能防西曬。
(2)西北方位——設定假山為吉祥,一樣道理,也是要配上樹木,才能讓宅運興旺。
(3)北方位——吉相,地形可適當高一點,配上樹木種植,但樹木不宜太靠近房屋,此面房屋的窗子也不應打開。
(4)東北方位——此位設定假山沒有大礙。
4、因時制宜原則:
對假山修建的形狀尺寸、石材材質色調的挑選,都要和周圍的地形地貌、房屋建筑相協調,由于"山,骨于石,褥于林,靈水"。石頭的用料和做法、事實上表明一種類別的地質結構存有。被土層、沙礫、植被覆蓋的情形下,大家只能感受到樹林的外型和邁向。如覆蓋層除去,則"山骨"盡出。因此,石頭的采用要符合整體規劃的需求,與整個地形、地貌相協調。比如說,規劃要求是個戈壁園,就不宜用湖石,由于那邊水不多,無法找到喀斯特狀況。
5、“三遠”原則:
疊石掇山,雖石不定形,但山有定法,所謂法者,就是指山的脈絡氣勢,這和繪畫里的畫理是一樣的。但凡成功的疊山家無不以天然山水為藍本,再參以畫理之所示,外師造化,中發心源,才營造出源于自然而高過自然假山作品。在園林中層疊假山,由于受占地面積與空間限制,在假山的空間布局和造型設計上經常參考繪畫里的“三遠”原理,以在咫尺以內,表現萬里之致。
(1)高遠:依據透視原理,選用仰望手法,而創作的峭壁千仞、雄偉險峻的山體景觀。(如下圖)
(2)長遠:表現地勢綿延,或兩山并峙、犬牙交錯的山體景觀,具備層次豐富、風景幽深的特性。假如說高遠注重的是立面設計,那么長遠要表現得則為平面設計中的豎向推動。在大自然中,例如因為河流的下切功效等,所產生的深山峽谷地貌,給人以長遠險峻之美。園林假山中所定制的谷、峽、深澗等便是對這類自然風光的摹寫。(如下圖)
(3)平遠:依據透視原理來表現平岡山岳、錯落蜿蜒的山體景觀。長遠山水所注重的是山景的深度和層次,而平遠山水追求的是逶迤綿延,波動多變的低山丘陵效果,給人以千里江山不盡、萬頃碧波泛起之感,具備清逸、秀美、舒朗的特征。(如下圖)
庭院假山魚池平遠造景照片
以上所說的“三遠”,在假山魚池設計中,都是在一定的空間中,從一定的視野角度去考慮的,它注重的是視距和被欣賞物(假山)之間的規模和比例關系。有時同一座假山,假如從不同的視距和視野角度去欣賞,就有著不同的審美感受。